控辍保学大数据管理平台

控辍保学是旨在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失学辍学、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教育的系统性工作。该概念源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政策,通过政府主导下的多

¥0

控辍保学是旨在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失学辍学、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教育的系统性工作。该概念源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政策,通过政府主导下的多部门协同机制,采取法律约束、教育管理、扶贫帮扶等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截至2024年,我国已形成由教育、公安、民政等部门参与的"双线四级"联防联控体系 [2-3],并明确将义务教育界定为适龄儿童必须参与的公益性国家基本教育制度。

控辍保学.jpg

定义与内涵

"控辍保学"由四字构成:"控"指控制学生流失,"辍"指中止学业,"保"指保障受教育权利,"学"指接受义务教育。其核心内涵为通过制度性干预,确保6-15周岁适龄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

法律依据

1.宪法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公民受教育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在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权方面的责任

2.专项立法:《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必须入学

3.保障体系:《未成年人保护法》确立多方保护责任 

4.惩戒措施:对拒不送子女入学的监护人可处批评教育、罚款

工作机制

1.双线四级体系:政府线与教育线并行,建立县、乡、村、组四级联动

2.部门协同:教育部门主责,联合公安户籍管理、民政救助保障等 

3.七项措施:依法控辍、管理控辍、质量控辍、安全控辍、扶贫控辍、情感控辍、程序控辍

各方责任

1.政府职责:控制学生失学、辍学,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就读,接受义务教育 

2.学校义务:建立辍学预警机制

3.家长责任:按时送子女入学,不得以务工等理由使其辍学 

4.社会参与:禁止用人单位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违者处5000元/人罚款 

实施成效

截至2024年12月,我国通过"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有效减轻家庭负担 [3] [7-8]。根据最新政策解释,因身体原因延缓入学或超龄仍在读等情况不再计入失学辍学统计。

特殊情形认定

明确以下情况不属于失学辍学:

年满6周岁仍在幼儿园就读且未申请延缓入学

身体原因经批准延缓入学

完成义务教育后自愿弃


产品推荐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